淄博市淄川区探索德育融入学科教育新方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7-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课伊始,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位数学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据统计,一个宝宝每天需要哺乳6至12次,平均每天吮吸母乳800毫升,每月24000毫升,就是24千克。那么请同学们算一算,假如你吃了一年半的母乳,那么你小时候总共吃了妈妈多少乳汁?”

    一位学生算完后很惊讶:“432千克?这么多啊!我现在体重才45千克!妈妈真伟大!”

    这是前不久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召开的山东省“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推进会上的一个场景。展示课上的生活场景和数据均选自《文明基因·孝诚爱》(中小学生“四德”教育普及读物丛书),该丛书由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林建宁凝聚七年心血编著而成。“德融数理”就是以德为魂,以数理为体,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将情境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文”与“理”的交融,“学”与“习”的结合,实现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据悉,“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相关探索在该区经历了试点探索、统筹推进的由点到面过程。2014年,淄川区开始将“孝诚爱”作为德育切入点,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力争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社会实践融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感知、主动体验、自觉践行。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淄川二中等5所学校作为试点学校,通过思品课、主题班会、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扎实推进“德融数理·知行合一”教学活动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此基础上,淄川区将“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在全区进行推广,目前,以《文明基因·孝诚爱》作为教材的校本课程已实现了全区学校的全覆盖,淄川区70余所中小学、6万余名师生全部参与了相关课程的实施。

    为了进一步推进相关课程建设,目前淄川区各中小学校立足本校实际,正在积极开展感恩系列、诚信系列、爱国系列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家乡河水污染调查以及家乡植物物种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德育向学科教育“有效渗透”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淄川区实验小学教师邓云峰、朱秀杰利用科学课上“水结冰”这一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孝妇河不结冰之谜”,教育学生热爱环境、珍惜水资源,获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项目全国一等奖。峨庄中学生物教师肖宏平组织学生开展峨庄流域植物研究活动,拍摄树木、野生植物、花草等照片10万张,整理出近2000种植物资料,构建了一部峨庄流域的植物分布志,激发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朴素感情。目前,该区累计评出优秀德育课例350余节,其中10余节被推荐参加全国及省市德育课例评选并获奖。

    此次会议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山东教育出版社协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山东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参会,他们从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角度对“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总结与研讨。